English

减负之后该怎么玩

2000-05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“每天,第一批上马路的是孩子们,最后离开马路的,还是孩子们……”内蒙古教科所张岩静老师说这话的时候,眼睛里汪着泪。

教育部门有关减负的规定早已开始运行,孩子们的书包确实已经“轻”了,有关减负的座谈会、研讨会接二连三召开……但是,课业负担减下来后,众多教师和家长却发现,有些学生减负之后把剩余时间往台球室、游戏厅里泡,或者成群结队地往学校和家庭外面跑,最让家长和教师们担心的是“不知道干什么去了”。家长们认为,还是应该把孩子们盯住管住才让人放心。教师中也有许多颗心悬得难受,他们认为,最好还是把剩余时间利用起来才好,否则,孩子们很可能学坏,放任自流地往坏学,那可快得很。

减负不到两个月,呼和浩特许多教师和家长变了个形式加负了。

这变了的形式,就是补课。一些教师家成了补课场所,孩子们一放学,就成群结队往教师家走。学校减了什么,在这些教师家就补上什么,往往,比以前负担还重。而且,考试的次数比学校还多,考完后还排名次,让没考好的学生脸上无光。知情者透露,更有个别“缺德老师”,重要的东西课堂上不讲,留到家庭补习班再讲,迫使孩子们非得花钱听讲不可。

有个上初中二年级的孩子说:“不补课做什么呀?什么事也没有,多闷呀。”“你为什么不玩儿呢?”这孩子反问:“玩儿什么呀?”确实,孩子们玩的选择太少了。玩足球吗?整个城市没有多少足球场地;玩乒乓球吗?球案有,都在娱乐中心之类的地方,是要钱的,很贵,孩子们玩不起……我们的城市玩儿的东西从古至今都是给大人设计的,属于孩子们的东西太少。

我们的城市曾经装备过一些文化、体育、娱乐设施,但是,许多设施早就改了样,比如文化设施,办了舞厅歌厅饭馆,或者改为商店家具店……没什么可玩儿的,只好自己玩儿,男孩子捉谜藏,骑自行车,女孩子就跳皮筋、跳方方,仅此而已。许多教师、家长发现,孩子们连玩儿也不怎么会了。老一些的教师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个玩儿法,打岗,打嘎拉,跨下拖一根柳条子玩儿骑马打仗,连自己穿的鞋子都能玩儿出名堂来,翻鞋玩儿,有双刀、单刀、流水、大红门……

呼和浩特教科所所长刘彦认为:玩儿,最能增长孩子们的才干,最能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。刘彦主张,减负之后的时间应该真的、彻底地、无条件地归还给孩子,让孩子们有决定自己业余时间的权利。刘彦不主张组织孩子们玩儿,他认为,组织的活动,和孩子们自然结合的活动完全是两回事,远远没有孩子们自然结合的活动那么丰富、复杂、多彩,只要是组织的,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虚假的,给孩子们一个虚假的环境,是得不到什么启迪的。

减负之后怎么办?要命的是家长。日前,记者和一个5年级小学生对话:“你爱玩儿吗?”答:“当然了。”“你为什么不玩儿呀?是老师不让吗?”答:“爸爸妈妈不让玩儿,他们比以前管得更紧了。”“怎么个管法?”“天天亲自留作业,再亲自判作业,月底亲自出考试题,再亲自判分。以前可不这样。”

也真是难为了这种家长。他们不懂教育,不知道玩儿的重要性,不放心孩子自己安排自己、自己设计自己。总之,不晓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。

呼和浩特许多学校已经行动起来了,他们安排孩子们玩儿,比如呼和浩特第三中学,学生中有什么问题,就开展什么活动,想着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个性空间。

但愿这只是个过渡,最终过渡到孩子们有能力自己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,最终让孩子们玩儿痛快,玩儿好,玩儿他个花样翻新,玩儿出个水平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